近年來,武強縣堅持“小廁所,大民生”“好事辦好、實事辦實”的工作思路,從群眾的需求做起,著力打通廁所革命“最后一公里”,建立了農村廁所清掏、維修監管及糞污處理“1+5+39+25”一體化運行模式,助力全縣美麗鄉村建設。
建成一體化指揮監督平臺。該縣以數字鄉村建設為抓手,借助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建設了集“摸排、改造、維修、報抽、監管”多功能為一體的農村大數據管理平臺。改廁戶在公眾號點擊相應鏈接,即可足不出戶實現戶廁報抽、報修、評價等工作。為避免私拉亂運、隨意傾倒問題發生,每一臺吸糞車輛上都安裝有GPS定位、實時傳感器等設備,系統自動對吸糞車輛進行全過程跟蹤查驗。
完成“5+39+25”配套設施建設。該縣按照“分散收集、集中處理”的建設思路,籌措資金2000余萬元,完成設施建設和設備購置任務。建成5座廁污一體化集中處理站。在5個鄉鎮分別建成廁污一體化處理站一座,在滿足全縣衛生廁所糞液處理需求的同時可兼顧處理周邊農村生活污水,便于水資源回收利用;科學設置39個糞污收集點。根據村莊改廁數量和人口密度,科學設置39個糞污收集點,每個收集點安裝100立方米大型地埋三格式糞污收集罐,配套護欄、甬道、標志牌、綠植等相關設施,服務范圍覆蓋全縣村莊;配備糞污清掏收集和處理車25輛。為滿足全縣農村廁所糞污清掏、運輸和處理,該縣配備糞污收集清運車22輛、糞污干濕分離車2輛、大型吸污車1輛,所有車輛全部上牌并安裝定位系統,確保車輛規范運行作業。
引進第三方專業服務公司。該縣采取市場化運作模式,投資1400余萬元,與第三方服務公司簽訂了清掏運轉協議,將糞污收集點與購置車輛移交該公司進行管理和運行,滿足全縣農村廁所清掏、管護及糞污清運處理需求。截至目前,已完成戶廁清掏2萬余座,5個廁污處理站配套管網及相關運行設備已全部配齊,累計處理廁所糞污和生活污水3.2萬余立方米,有效解決了農村生活污水排放問題。
截至目前,全縣共計完成衛生戶廁改造41720座,改廁率為87%。今年計劃改造戶廁1400座,任務完成后改廁率將達到90%以上;新建衛生公廁70座,任務完成后將實現縣域村莊衛生公廁全覆蓋。(通訊員蘇小立 王應林 于紫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