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了解到,今年以來寧夏通過產業轉型升級、能源結構優化、協同減排、增加碳匯等措施嚴格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扎實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落實,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今年寧夏相繼啟動實施結構轉型、綠色改造、智能改造等攻堅行動,嚴格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大力發展“低碳高效”行業,嚴控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重、投入產出低的行業新增產能,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以鋼鐵、焦化、建材等行業為重點,開展全流程清潔化、循環化、低碳化改造節能降碳改造升級,滾動實施100個重點技術改造項目。推進銀川市光伏和電子信息材料、石嘴山市稀有金屬、寧東基地化工新材料和高性能纖維材料三大產業集群建設。對未列入國家規劃的煤化工、石化項目一律不得建設;對鋼鐵、鋁冶煉、水泥、平板玻璃等新建和擴建項目實行產能和能耗等量減量置換;對未納入規劃布局的石化、煤化工項目一律不得新建改建擴建。
寧夏還重點推進建筑領域低碳發展,將綠色建筑基本要求納入工程建設強制性規范,強化對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實施情況的監管,提高政府投資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以及綠色生態城區、重點功能區內新建建筑中星級綠色建筑比例。加快推進寧東基地、石嘴山市、中寧工業園區國家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推行“互聯網+回收”模式,促進再生資源應收盡收。持續健全發電、石化、化工等行業和領域能耗統計監測體系,加強重點用能單位能源消耗在線監測系統建設。
“寧夏將繼續通過強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統籌協調,做好規劃銜接,確保應對氣候變化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等相關領域專項規劃之間的銜接。”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寧夏將通過加強完善部門聯動協調機制,建立起應對氣候變化信息共享機制,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將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控制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納入效能目標考核。(記者 李錦 實習生 柴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