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值“五一”將至,中紀委昨天公布了近期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查處的違反“八項規定”精神的案件183件。記者梳理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件發現,違規宴請和“三公”問題案件仍然較多,占比居高不下。記者粗略統計,以為兒女辦婚宴、辦喬遷宴、為孫女辦滿月、為父母辦壽宴、為干部調動搞迎送等為由違規辦宴請的典型案件共有35件。此外,公車私用、公款旅游、公款吃喝等“三公”問題案件達40余件。(鳳凰網4月9日訊)
長期以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成了某些人公款送禮、吃吃喝喝的一個良機。他們打著拜節拜年的招牌,給相關利益單位的領導及關鍵人物送錢送物,或大宴賓客請其吃喝,以最終達到他們個人想要的預期目的。自從中央出臺八項規定以來,這些官員都有所收斂,不敢再大肆公款吃喝、奢侈浪費,也不敢再送錢送物,黨風政風有了好轉,百姓也是拍手稱快。當前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劍指“四風”問題。這個時候,各部門、黨員領導干部務必要做到執好紀、問好責、把好關,做到明察暗訪絕不松懈,嚴防節假日成為“四風”復活節,做到廉潔自律、風清氣正過廉節。
節日不只今年有,而是年年有,因此反對四風,不僅今年反,要年年反,要使反四風活動成為一種常態,內化于黨員干部的內心。我們歡度節日,應該是對優秀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應該是對美好生活的熱情表達和積極追求,黨員干部應該是這種正能量的向導,而不是利用節日使奢靡和享樂主義盛行。
黨員干部要做到風清氣正過廉節,絕不過“四風”復活節。“四風”治理并不容易,最關鍵的是如何做好監督和制約權力,這需要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用輿論的力量、社會各界的關注同紀檢監察機關積極配合,形成監督合力。除了紀檢監察部門的監督外,我們還有鼓勵群眾監督、社會監督。俗話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的監督是一種自下而上的力量,既能夠補充政府監督的不足,又可以監督政府。領導干部的公權力在“公”,是人民群眾賦予,理應由人民群眾監督。因此,必須要動員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發揮社會監督將權力關進籠子里,讓“四風”失去滋生的土壤。
黨風決定民風,民風影響黨風,開啟良性循環,就需抓好節日這一風氣培養的支點。我們的黨員干部必須嚴格執行反“四風”規定,做凈化風氣的表率,尤其在節假日的節點,更是要做到廉潔自律、風清氣正過廉節。瞄準節日易滋生的“四風”問題,拿出針對性強的制度、舉措,發起輿論攻勢,發動群眾監督,清除節日“四風”就不再難。以此為鑒,不放過每一個作風建設的薄弱環節,找準發力點,以“釘釘子”精神持之以恒,積小勝為大勝,我們就能打贏改進作風的攻堅戰、持久戰。(顧一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