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利縣紀委上月底發出通報,對10起涉農資金案件公開曝光,10名村支書因違反財經紀律受到查處。據了解,去冬今春,全縣768個村村級財務共清理問題資金1106萬元。各鄉鎮檢查組對申報糧補面積超過20畝以上的農戶進行逐戶核實。上車灣鎮召開由黨員群眾代表參加的清退大會,會上27個村、98名村干部現場清退現金31.09萬元。該鎮通過審計查出的不合理開支得到全部清退。(4月9日中國新聞網)
如今,村干部也“榮升”為社會反腐新焦點。頂著農村公共事務管理者的頭銜,雖不是國家公職人員,但作為國家基層政策的重要實施者,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關注,國家投入到農村的資金和項目越來越多,我們村干部手中的權利也越來越大。相應的,隨著其權力、影響力的不斷加大,其作風問題也就備受社會關注。
權力不論大小,缺少有效監管必然走向腐敗??v觀多起村干部違紀事例,無一例外是踩著“天高皇帝遠”的地理優勢,利用無人監管之勢,借著各種惠農政策的政策優勢,一手遮下半邊天,順手牽羊,借機斂財,貪污腐敗。作為最深入群眾、直接服務群眾的部門,其負面影響絲毫不亞于“老虎”、“蒼蠅”之影響,不容小覷。
村干部違紀現象層出不窮,再次折射出基層干部的監管漏洞。我們相關職能部門要細化措施,著力做好村干部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和村財審計工作,抓好村資金來源去向工作,并加大對基層干部權力的制約和有效監管,切實加強對村干部的監督懲處力度,力求把村干部管好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