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焦裕祿逝世之后的第50個年頭,清明期間,中國各地的民眾自發來到位于河南蘭考的焦裕祿陵墓前,紀念這位共產黨人的精神楷模。(4月5日 新華網)
被譽為“黨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的前蘭考縣縣委書記焦裕祿同志,他去世已經50個年頭了,在50年后的今天的清明期間,中國各地的民眾自發來到位于河南蘭考的焦裕祿陵墓前,紀念這位共產黨人的精神楷模。這不由得引起我們的思考,焦裕祿逝世之后50年,人民群眾還沒有忘記他,大家還在紀念他,說明他的事跡還牢記在群眾心間。這對今天很多注重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的干部,應該很有啟示的。
用眼下一些干部的觀點來看,焦裕祿沒有在蘭考修高樓大廈,沒有修大廣場,大馬路,沒有上大項目,似乎沒有為蘭考留下什么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但在廣大群眾的眼里,他背著干糧、拿起雨傘,和大家一起在蘭考的原野上日夜奔波。追沙,他一直追到沙落地;查水,他又是查到水歸槽。干旱季節,他親自用舌頭辨別鹽堿的種類和土的含堿量。在同自然災害的斗爭中,焦裕祿同志不顧重病纏身,忍受著嚴重疾病的折磨,在風里、雨里、沙窩里、激流里和群眾一起并肩戰斗,為干部蘭考的面貌嘔心瀝血,這就是最好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他永遠牢記在千百萬群眾的心里。
今天的黨員干部,還在絞盡腦汁,苦苦思索,要做一件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為自己打造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的時候,焦裕祿的事跡應該為他們指明了一條陽關大道,那就是腳踏實地地為群眾任勞任怨地辦實事、辦好事,為群眾解決他們生活的一些實實在在的困難,這就是群眾心里的干部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這樣的政績和形象,風吹不倒,水淹不垮,永遠屹立在群眾的心里。
由此看來,黨員干部不要想到去搞幾件“高大上”的項目。建立自己的政績,那很可能是勞民傷財的事,群眾是不會買賬的,你要實實在在為群眾辦幾件和他們休戚相關的實事,把你的政績建立在群眾的心坎上,你的政績才是群眾心里真正的政績。